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风光无限”的长三角可再生能源产业(2023-04-16)
发布日期:2023/4/16

新能源发电有新突破。

浙江嘉兴“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光伏发电综合示范项目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近日,浙江全社会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超四分之一。这些新能源发电每年可替代火电超365亿千瓦时,减少燃煤1095万吨,为浙江推进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能源消耗量也位居全国前列。近年,长三角多个省市均出台政策大力扶持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

       浙江《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浙江计划新增风光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2021年和2022年新增风光装机容量约1260万千瓦,已占目标的74%。上海《“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能源供给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向集中与分布式并重转变。实施“光伏+”专项工程,结合土地和屋顶资源,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光伏发展,力争光伏新增规模270万千瓦。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以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据《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预计“十四五”末,江苏省内新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达到15%以上,装机规模将达到6600万千瓦。截至目前,江苏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5000万千瓦,位列华东区域首位,已突破“十四五”末目标的80%。单位面积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每平方公里493.84千瓦,在国内各省中排名第一。

       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游,长三角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制造发展势头良好。嘉兴市是浙江光伏产业的一大重镇。2021年,全市光伏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05.25亿元,占全省光伏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安徽滁州定位为“世界光伏之都”,光伏组件、电池产量占全国10%,光伏玻璃占比20%。2020年,安徽全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60%,营业收入近65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光伏电池(含组件)产量20.6GW,同比增长近80%,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光伏逆变器产量达35GW,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

       江苏盐城正在打造“东部光谷”。盐城光电产业园已落地光伏电池产能68.5GW、组件产能87GW,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等全产业链配套项目较为完善,入驻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润阳等一批光伏产业龙头在内的各类企业120多家。

3月17日,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展示交易专业市场在义乌正式开业。作为“第六代市场”的样板和雏形,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市场诞生。市场共有商位490间,单间商位平均面积达30平方米。集聚了260余户经营主体,汇聚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新能源照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大类200多个品牌万余款单品。

       同时,中西部地区凭借丰富的太阳能、风力资源吸引大批企业项目落地,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也向乐山、包头、朔州等这些靠近终端的中西部城市布局。相对低价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促使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在此集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面对这些新变化,长三角应进一步发挥产业链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强化天合光能、福斯特、奥特维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的空间结构,增强其韧性。

       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下游,随着新能源电动车、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经济产业的发展,电力需求端逐步发生结构性改变。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大规模铺开,提升了电网负荷,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特性加剧了区域的电网峰谷差,给电网调节带来新变数。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产业“耗电大户”也对电力等能源供应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分析和评估,结合电网承载能力、地区用电需求、资源禀赋,科学规划新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的精细化预测。

       风能和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常规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大势所趋。长三角可再生能源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长远来看,长三角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经济

       江苏省前两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江苏省发布前两月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江苏省经济运行呈现生产经营恢复加快、经营主体预期改善、指标增速环比回升的良好态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去年12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来源:新华日报)

       前2个月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前2个月,安徽全省工业生产延续去年平稳向好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前2个月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装备制造业增速快、贡献大。前2个月增长10%、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4.9个百分点,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61%,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1.3%提高到32.9%。(来源:中安在线)

浙江年营收五亿元以上民企数量全国第一

       日前,浙江省工商联发布的《2022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浙江省共有年营收5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387家,较上年增加465家,数量和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省携6100个岗位赴沪招才引智

       18日,2023年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在上海举办。为吸引人才,浙江择优遴选151家重大科研平台、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事业单位参会,面向上海高校和社会各界推出各类岗位6100余个,涉及信息技术、科研、金融、生物制药、能源化工等数十个热门行业。这是浙江自2003年以来,第20次组团赴上海举办大型招才引智活动。(来源:浙江日报)

       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

       《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3家,上海的发展活力持续显现。(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首次跻身“城市韧性”专项第一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机遇之城2023》报告,报告观察结果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个城市。其中,上海在三个细分维度上排名全国第一,分别是区域重要城市、城市韧性、文化与生活;在经济影响力和营商环境两个维度排名全国第二;在智力资本和技术与创新两个维度入围全国前五。(来源:解放日报)


贸易

       今年前两月江苏省RCEP签证出口货值全国居首

       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第二年。今年1—2月,江苏省RCEP签证出口货值75.66亿元,同比增长53.66%,居全国首位;南京海关和省贸促会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68万份、同比增长121.49%,相关企业享受RCEP其他成员国关税减让超7571.29万元;江苏企业享惠进口RCEP货值20.94亿元,享受关税优惠4771.9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4.59%、161.12%。(来源:新华日报)

       上海今年前两个月外贸进出口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市外贸进出口值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6815.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0.7%。其中,进口4159.9亿元,由去年四季度下降4.7%转为增长4.7%;出口2655.7亿元,下降4.9%。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担当外贸增长主力军。(来源:文汇报)

低碳

       安徽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长近七成

       今年1月至2月,安徽省出口绿色低碳产品(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6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8%,占同期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9.4%。据悉,从贸易方式看,我省绿色低碳产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65.6亿元,增长66.9%。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出口50.4亿元,增长44.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6亿元,增长229.1%;国有企业出口2.9亿元,增长490.7%。(来源:安徽日报)

       合肥高新区启动“碳积分”试点

       3月14日,《合肥高新区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根据该方案,合肥高新区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探索实施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合肥高新区通过选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建立基础数据库,核算碳积分,建立起碳积分评价体系和碳积分管理平台。(来源:安徽日报)

       义乌开办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市场

       3月17日,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展示交易专业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新能源产品市场正式开业。作为“第六代市场”的样板和雏形,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市场诞生。市场共有商位490间,单间商位平均面积达30平方米。集聚了260余户经营主体,汇聚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新能源照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大类200多个品牌万余款单品。(来源:浙江日报)

科创

       长三角(兰溪)镁材料研究院投运

       3月19日,新时代镁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在兰溪举行。来自镁材料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为镁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现场签署了企业项目、产学研和校地战略合作协议。论坛前一天,兰溪还举行了重庆大学长三角(兰溪)镁材料研究院投运仪式、长三角镁产业战略发展座谈会和2022年度国际镁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来源:浙江日报)

       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开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的储备,要求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中国在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确定性网络、星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来源:新华日报)

       临港新片区规模200亿元科创基金正式设立

       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正式设立,基金规模200亿元,将有力解决创新型企业在成立初期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共担机制。(来源:文汇报)


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

,
返回
版权所有 上海市能源研究会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