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不同于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科普是提高科学素质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科普教育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其本质是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人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取决于劳动者科学素质的水平。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国家领导人对“两翼理论”第一次做出系统全面地阐释,也为我国实施大科普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年3月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施行,填补了上海市科普立法的空白,标志着全面科普、大科普时代的到来。在新的科普教育发展机遇下,上海市能源研究会愿意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专家优势,以能源科普为使命,开展能源知识普及和科学家精神宣讲等科普项目,面向大学生、中学生及社会大众,讲解与能源获取和应用有关的历史、技术、科学、经济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话题,激发学生们的科学热情,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能源的科学研究中,这体现了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在新的能源发展变革时代下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起,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安排的科普项目如下:
1. 以翁史烈、黄震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宣传暨能源科普活动
本项目是以“翁史烈院士、黄震院士”两位能源行业领军人物为代表,通过采访一批能源领域的科学家及其团队,深度挖掘他们在科技自立自强、育人精神等方面的感人故事,宣传这些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的先进事迹,传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报国热情。
在共和国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是最耀眼的星。一代代科学家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凭借执著的科学精神和强大的爱国情怀,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少年强则中国强,科学家精神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传承,这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宝贵。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将集中协调各方资源,招募学生志愿者,组织采访摄像等工作,完成好本项目。
2.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教育
针对我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能源研究会黄震理事长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理解的误区。首先,“碳中和”并不是“绝对零排放”,而是使碳排放量和清除量达到平衡,即通过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将碳排放对自然产生的影响降低到净零程度;同时,他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赛道超车”的概念,而是“换赛道”,是重新定义人类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方式,能源产业将产生重大的技术变革。
鉴于此,为了帮助更多学生和民众能够正确地理解、明白“碳达峰碳中和”,上海市能源研究会科普专委会将与教委合作,与学校、科普基地合作,通过新能源讲坛、布展的方式,宣传能源未来发展趋势,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助力上海早日实现“碳中和“,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
3. 科学 艺术 责任—谷尼讲坛
翁史烈院士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上海科协主席时,就很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他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提倡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未来的创新人才一定是具有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上海市能源研究会科普专委会策划、推出主题为“科学 艺术 责任—谷尼讲坛“。
“谷尼讲坛”从发展、责任、重建地球的主题展开思考,内容包括能源、交通、环境,这些影响人类未来的领域。“谷尼讲坛”,开启反省和沉思,尝试改变人类的赌赌行为。讲坛将邀请来自能源企业、科研单位、艺术工作者、高校代表等嘉宾分别就三个主题演讲。我们将把节目录制出来,经后期剪辑、制作后,在网络平台等媒体播放及传播,把最前沿的科学通过最有号召力的媒体传向普罗大众,实现教育与传媒的结合。
4. 社区书院
近年来,上海市科协正大力打造“社区书院”基层科普服务,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各区现有各类基层活动场所,把科普工作嵌入其中,让社区居民在15分钟生活圈内就能学习到科普知识。上海市能源研究会作为科协的一级协会,也将配合开展相应的“社区书院”科普活动,与各社区活动场所对接,让大众在家门口就能听一场能源科普讲座,成为上海市民亲近科学的一种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