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成美国外交最大败笔,联手俄罗斯打开全球能源新格局
在一年多前的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立达到顶峰。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并在南海设置石油钻井设备。此后,外界传出了很多关于中俄开始正式直接挑战国际秩序的看法。 不可否认,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加速和深化了俄罗斯的这一转向。实际上,美国目前采取的政策与它的长期战略利益背道而驰。由于西方的持续制裁,俄罗斯转向亚洲,并正在那里稳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制裁俄罗斯,威胁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武装,美国无意中促使俄罗斯的政策制定者们放下隐忧,头也不回的栽进中国的怀抱。 中俄两国为什么发展到今天这种由分立到共存,又发展到如此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呢?其答案是,问题出在美国身上。正是由于美国执行错误的外交政策,促使中俄走到了一起。或者说是美国的紧逼把俄罗斯推向了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可以定义为克制原则。“世界警察”服软了?包括中俄高层在内的许多人都十分清楚:白宫现在这位主人对武力持怀疑态度;在国际干预上谨小慎微,担心海外行动演化成长期义务;他坚信美国把解决方案强加于别国的时代已经过去,并且倾向于将美国的角色定义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而非不可或缺的强权力量。事实上,奥巴马一直在强调美国实力的下降。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自1990年以来翻了五番,美国不可能在新世纪里保持其20世纪的实力水平。奥巴马已经在思想上接受重新定义本国地位的必要性,也就是说美国在制定外交大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地位平等、互联互通的大国;他审慎的个人气质也更倾向于使用外交手段,而不是动用武力。在美国的权力中心,奥巴马需要应付共和党的阻挠,以及外交政策的高度政治化。在他看来,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或许仍占有主导地位,但不足以决定世界局势。 由于中俄都面临着美国的打压,这逼得中俄之间不得不加强了全方位的合作。虽然中俄之间不大可能结盟,但共同的命运和利益诉求,却必然的促进中俄联手抗美。 对俄罗斯而言,实现能源出口的多样化,加大LNG的生产和出口已成为当务之急。亚马尔LNG项目不仅可以增加能源出口量和外汇收入,对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北极航道开发及加强俄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等意义重大;对中国而言,亚马尔LNG项目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项目投产后中国可在未来15年内每年获得300万吨LNG的稳定供应,在加强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多样化的同时,也能有力保障中国的能源战略安全。 同时,从微观角度分析,广泛参与亚马尔LNG项目的上下游业务,对中国造船企业学习ARC7冰级LNG运输船的制造、运营和管理经验及中国相关企业参与国际招标、模块建设也将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借鉴意义。 中俄能源合作的道路漫长而曲折。中国虽然在对俄能源贸易方面取得了进展,却一直未能实质进入俄油气勘探开发及生产领域。在天然气方面,在经历了10年艰苦谈判后,中俄双方在2014年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双方元首共同见证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中俄天然气东线项目的签署。但该项目从上游的气源开发到名为“西伯利亚力量”的天然气管线建设均由俄方负责,中方未能实际参与到上游产业中。亚马尔LNG项目集合了俄罗斯方面的行政资源、法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中国的雄厚资金支持,使中国石油企业首次进入俄能源上游领域,为中国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开展极地能源合作开发开辟了合作共赢的新途径。 任何的争夺不会无端而其,不再是当初英雄主义讲义气的时候了。没有利益资源的争夺不会有人参与。而为何中俄能越走越近,与美国在中东争的头破血流,无非是中东拥有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当前国际油价遭遇滑铁卢,加上OPEC不减产,美联储加息,油价雪上加霜。 来源:财经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