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记者李慧报道 10 月 12 日,中欧能源合作平台项目发布最新报告——《净零碳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 据了解,该报告是中欧能源合作平台项目发布的系列报告中的第11份,详细描述了中国和欧盟能源行业的相关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市场条件下中国能源系统建模。这些模型能够使行业专家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从而降低可变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相关风险。 通过展示电力、天然气和 P2X 领域的综合建模方法,本研究项目加深了人们对未来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运营规划和更加协调的监管方面的理解。 根据该报告,采用综合能源系统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整合、增强系统灵活性和韧性、支持部门耦合和电气化发展、优化系统成本,而且能够为协同的政策和规划提供支撑,从而更有效实现脱碳目标。 报告通过比较考虑物理传输基础设施的场景与不考虑物理天然气和其他气体管道的场景,突出了采用集成建模方法的优越性。 报告还指出,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能源商品运输的替代方式。例如,在可变可再生能源潜力较高的地区可能会建设更多的氢气管道,以便供应给能源需求较大的地区使用。当考虑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时,天然气发电的使用就会增加,因为已有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使其在经济上更为合算,并且可以将排放控制在限额之内。在所有模型中,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设施将主要安装在到2060年仍有碳排放的重工业地区。此外,碳捕集技术也可应用于生物质发电厂,捕集的二氧化碳可被封存或进一步利用,从而实现负排放。投资建设的管道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与具有碳封存潜力的地区相连。 这些例子表明,集成系统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有助于能源系统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转型,以达到净零排放目标。 报告明确提出,国际合作是避免气候灾难的关键。“实现净零能源系统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每个国家都独自开发技术,将很难达成目标。” 来源:中国能源网 |